脑退化症人士情况

由于认知能力及五感衰退,有些脑退化症人士会出现错觉。在这个个案中,炳叔(脑退化症人士)在家中完成装修后,经常把自己和儿子在镜子中的身影当成是窃贼,情绪因而变得激动。你认为可以怎样处理呢?

封面播放影片

你可以先用「脑退化症的治疗方法」>「行为治疗」中提及的「行为治疗」理论,找出其中的原因(Antecedent)、行为(Behaviour)及结果(Consequence)。

原因:

家中装修过后,炳叔常常出现错觉

行为:

炳叔经常对着镜子喊有贼,并表现得很害怕

结果:

炳叔常常觉得害怕及惊慌


然后,你可以用「照顾脑退化症人士的技巧」>「分析脑退化症人士问题」中提及的「以人为本」的分析,客观瞭解脑退化症人士的情况,并找出他的各种需要:

个人性格/生活背景:

炳叔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令他遇事较为退缩

年青时,炳叔家中曾两度被爆窃,令他损失惨重,印象十分深刻

身体状况:

炳叔的健康状况稳定,故身体状况不是令他出现错觉的主要原因

脑部变化:

炳叔是中后期脑退化症人士,认知功能及视力感官衰退,未能分辨镜子映照出的只是映像

社交心理:

受脑退化症影响,炳叔近年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也甚少参与邻近的长者中心举办的活动,经常独留在家,因而对外界及陌生人更感害怕

遇上影片中的情况时,你可以这样处理:

封面播放影片

详细解说

保持放松
确认治疗/技巧──代脑退化症人士表达情绪或需要
灵活处理
保持放松
确认治疗/技巧──协助脑退化症人士抒发情绪至其平静下来──解决困难
灵活处理
确认治疗/技巧──转移脑退化症人士的注意力到现实世界

造成错觉的原因有很多,影片中的照顾者所用的方法是:

  1. 顺着脑退化症人士的感觉和想法,带他离开现场
  2. 使用确认治疗的技巧作出安抚
  3. 使用认知行为技巧,从C(Consequence、结果),即是脑退化症人士的情绪感受、身体反应和行为着手,找出A(Activating event),即是引起事情或问题的原因
  4. 配合「以人为本」的分析方法,仔细分析B(Belief),即是脑退化症人士的想法和信念,找出脑退化症人士真正的需要

透过比较脑退化症人士和照顾者自己的想法和信念,很容易地便能找到问题的成因


当我们能够从脑退化症人士的角度去想,就可以想到其他的处理方法,例如:

  • 改善环境──移走物品
  • 改善沟通──现实导向
  • 进行行为管理──找出行为模式
  • 药物治疗──医疗协助

只要能保持平静,灵活处理脑退化症人士的行为问题,你的压力便会减轻了!

要长远预防同类情况再次发生,你可以揉合改善沟通、进行行为管理、改善环境、安排适合的活动等不同的方法,满足脑退化症人士的真正需要,例如:

针对「个人性格/生活背景」:

  1. 改善环境──例如:摆放旧有摆设

    目的:增加炳叔对装修后的家的归属感

  2. 安排适合的活动──例如:让炳叔多进行怀缅活动,忆述年青时的英勇事迹

    目的:增加炳叔的自信心

  3. 安排适合的活动──例如:在炳叔进行物理治疗期间,多称讚他的体能良好

    目的:增加炳叔的自信心


针对「脑部变化」:

  1. 改善环境──例如:移走镜子及会反光的物品、加强照明等等

    目的:避免炳叔产生错觉

  2. 进行行为管理──记录炳叔出现错觉的行为模式,例如:时间、频率、程度等等

    目的:方便照顾者找出炳叔出现错觉的原因

  3. 改善沟通──经常进行现实导向,让炳叔记住他自己的样子、镜子的特性和位置等等

    目的:避免炳叔产生错觉


针对「社交心理」:

  1. 安排适合的活动──例如:多陪同炳叔参与长者中心的活动,让其再度投入社交生活

    目的:增加他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

  2. 安排适合的活动──例如:安排炳叔做简单家务、简单分类、写书法等等

    目的:减少炳叔的余暇

  3. 改善沟通──多向炳叔介绍家居环境

    目的:增加炳叔对装修后的家的印象和归属感


针对「身体状况」:

  1. 带炳叔检查视力

    目的:减低炳叔因视力模糊而出现错觉的机会

  2. 带炳叔检查听力

    目的:减低炳叔因听力衰退而对环境中的噪音感到不安的机会

  3. 就炳叔的情绪及行为问题谘询医生意见

    目的:适时得到医疗协助

以上方法不一定能解决脑退化症人士的问题,但是,透过「行为治疗」理论和「以人为本」的分析,便能找到更多值得尝试的解决方法。经常替脑退化症人士进行「以人为本」的分析,更能找出预防问题发生的方法,令你能照顾得更加轻松。

小结
经常进行松弛练习,能协助你迅速平静心情。想认识更多,请浏览「家属自助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