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退化性脑部疾病,如:
-
路易氏体脑退化症
由脑部底部基底核及黑质纹状体部份的细胞坏死引致的非遗传性疾病。黑质纹状体部份的细胞是唯一能制造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细胞,而脑部要控制肌肉需要使用多巴胺。在脑退化症人士身上,这部份的细胞亦有大量能令脑部退化、称为路易氏体的微小球状蛋白组织。脑退化症人士会出现如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能力衰退情况,亦会出现如患上柏金逊症的肌肉控制失调,并可能出现其他不同症状,如:幻视、混乱、集中力及警觉性反复转变、睡眠障碍、容易跌倒等。目前尚未有治疗路易氏体脑退化症的药物。
-
额颞叶脑退化症(包括皮克氏病)
一种有一定遗传性的脑部疾病,估计占所有脑退化症个案少于10%。病因为额叶及颞叶内的脑细胞中的TAU蛋白发生异变,产生大量神经纤维结,造成细胞死亡。大部份脑退化症人士在40岁至65岁期间开始出现征状,包括无法理解嘲讽、失去幽默感、无法理解他人情绪等判断力问题,以及暴躁、冲动、没有礼貌、固执等社交问题,并且容易受骗。脑退化症人士早期反而较少出现记忆衰退的情况。
-
柏金逊症脑退化症
约有20%柏金逊症脑退化症人士会出现柏金逊症脑退化症。柏金逊症是一种慢性脑部衰退疾病,由脑部「黑质」部位急剧退化引致负责神经讯息传递的「多巴胺」分泌不足引起。脑退化症人士多为60岁或以上人士。脑退化症人士通常在患上柏金逊症后10至15年出现柏金逊症脑退化症,尤其常见于有幻觉及严重肌肉控制失调的柏金逊症脑退化症人士。
-
亨丁顿氏舞蹈症
一种可以遗传的染色体疾病,会导致脑细胞的神经原持续退化,造成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认知能力的下降及情绪上的困扰。典型的脑退化症人士会在30至50岁期间发病,60岁或以后发病的人通常会有忧郁情况,但记忆力及理解力等认知能力可能仍然良好,令诊断更加困难。
-
营养不良及脱水
- 缺乏维生素B1(硫胺素)、B9(叶酸)、B12(氰钴胺素)等,均可引发脑退化症征状。
- 脱水症可引发脑退化症征状。
- 缺乏维生素的脑退化症人士可服食维生素补充剂,以减轻脑退化症征状。
-
外伤性脑退化症
包括开放性及封闭性脑部创伤引致的创伤性痴呆和拳击手脑退化症(亦作慢性脑损伤),主要由于单次或多次的脑部受创引起。创伤性痴呆的脑退化症人士可能在单次头部受创后即时出现长期记忆衰退。大部份拳击手脑退化症人士在初次受到重复的脑部创伤后约16年开始出现认知能力衰退及柏金逊症征状。
-
中毒性脑退化症
- 过量饮用酒精可引发酒精性脑退化症。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过量服用某类药物,及服食部份毒品,亦可引发脑退化症征状。视乎脑部受损程度,停止服用或可改善征状,甚至完全复原。
- 过量摄取铅、水银、砒霜、锰等金属可引致金属性痴呆。
- 过量摄取溶剂及个别杀虫剂可引致有机物质引起的脑退化症。
-
感染性脑退化症
各种影响脑部的感染亦可能引致脑退化症,包括:后天免疫系统失调症(俗称爱滋病)、库贾氏病(俗称疯牛症)、伺机性感染、各种脑炎(如疱疹病毒性脑炎、真菌性脑炎、细菌性脑炎)、各种脑膜炎(如真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神经性梅毒等。
-
其他疾病
部份肝病、肾病、代谢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脑部肿瘤均可引发脑退化症微状,部份人士在接受治疗后可减轻甚至消除此类征状。
-
抑郁症引起的假性脑退化症
由于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衰退、集中力下降等抑郁症征状与脑退化症征状相若,有时候抑郁症脑退化症人士会被误诊为有脑退化症。医生需要确定脑退化症人士是因患上抑郁症而引发假性脑退化症,抑或是有脑退化症,并引发抑郁症征状,甚或两者并存。脑退化症人士如只患有抑郁症,脑退化症征状可能会在接受适当治疗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