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偶爾或常常有小測試中提及的情況,而且是在照顧患病的家人後才開始發生的,你認為原因是甚麼?如果你曾看醫生,他有沒有告訴你,這可能與壓力有關?
當你的心情不好,壓力會帶來緊張、煩躁、焦慮、憤怒、憂鬱等情緒,令你的壓力更大。如果你未能察覺自己的情況,或是置之不理,任由情緒和壓力累積,時間一久,身體就會出現原因不明的病症或不適,甚至引發「心身症」。
作為照顧者,感到有壓力、不快樂是很正常的事。事實上,約三分一的照顧者會因照顧壓力感到不快樂,甚至出現「心身症」的徵狀───當然,我們並不希望你成為其中之一。
有壓力並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你心情好的時候,壓力會成為你的力量,讓你做事有動力。但是,若你的心情不好,又未能好好紓緩自己的壓力,身體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向你發警告,要你留意自己的情況───例如:透過「心身症」。
「心身症」即出現不斷復發但原因不明(沒有病理原因)的病徵。例如:胃潰瘍可引致胃痛、病毒感染可引致流行性感冒,醫生可以針對這些清晰的病理原因進行治療。但是,一個人如果受情緒影響而長期出現胃痛或頭痛等徵狀,但是,驗血、照胃鏡等都找不出身體哪裡出了毛病,這就可能是沒有病理原因的「心身症」病徵。
當一個人長期受壓、情緒不佳,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血氣運行等都會受到影響,進而使身體最弱的部份出現異常。保守估計,每五個看醫生的人就有一個患的是「心身症」,常見徵狀包括:頭痛、頭暈、手麻、耳鳴、肌肉痛、皮膚病、心悸、胃炎、便祕、腹瀉、經期紊亂、陽萎/性冷感、不孕等。
如果多次看不同的醫生、服不同的藥物後,情況都依然持續,那麼你很可能就是患上了「心身症」。壓力引發的情緒困擾是導致「心身症」發生的主因,所以不能忽視減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