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本筆記,寫著如何拆解自己的負面想法,當你感到疲累或不開心的時候,你便打開它,即使我們不在身邊,它也能讓你心情更好的!」孫女兒說著,便把一本封面上貼著家庭照的筆記放到陳老太手上。
請選擇要閱讀的章節:
甚麼是「非黑即白」 :認為任何事都是對立的
拆解重點:尋找其他選項
例如:「我是他的妻子,不親自照顧他就是沒良心!」
更客觀、實際的想法:「雖然我不能事事親力親為地照顧他,但我能夠用其他方法來關心他,例如......」
對自己更客觀、實際的信念:「我是個有良心、愛護他的好妻子。」
甚麼是「以偏概全」 :把少數事件當成全部
拆解重點:尋找例外
例如:「他有腦退化症,女兒也一定會有,怎麼辦?」
更客觀、實際的想法:「(某人)也有腦退化症,但他的子女並沒有。」
對自己更客觀、實際的信念:「女兒不一定會有腦退化症。」
甚麼是「理所當然」:「應該」、「不應該」 、「必須」、「毋須」等想法
拆解重點:想像相反的情況
例如:「子女都有自己的家,我不應該找他們幫忙。」
更客觀、實際的想法:「雖然他們都有自己的家,但我還是可以嘗試找他們幫忙,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對自己更客觀、實際的信念:「我可以找他們幫忙,也可以不找,這都是我的選擇。」
甚麼是「誇大/低估」 :將事性的嚴重性無限放大或縮小
拆解重點:尋找例外
例如:「如果他每天不做一小時運動,就會很快走不動,還會......」(誇大)
更客觀、實際的想法:「他(某天)也曾經不肯做運動,但並沒有甚麼變化。也許少做一天運動也是可以的。」
對自己更客觀、實際的信念:「我可以繼續擔心,也可以停止擔心,想想明天可以怎麼勸他,這都是我的選擇。」
例如:「人老了,自然會步履不穩,沒甚麼好大驚小怪的!」(低估)
更客觀、實際的想法:「(某人)的年紀也很大,卻不會步履不穩。也許人老了,不一定會步履不穩。」
對自己更客觀、實際的信念:「我可以置諸不理,也可以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意見,這都是我的選擇。」
甚麼是「獨力承擔」:把問題歸咎到自己身上
拆解重點:尋找想法來源
例如:「他不肯吃飯,都是因為我煮得不夠好!」
更客觀、實際的想法:「其他人都沒說過我煮得不夠好,所以他不肯吃飯,不一定是因為我的關係。」
對自己更客觀、實際的信念:「我可以繼續不高興,也可以一笑置之,看看會否是他身體不適,這都是我的選擇。」
甚麼是「預先猜測」:沒有聆聽或確認便認定別人怎麼想
拆解重點:尋找證據
例如:「社區服務是幫不了我們的!」(即使沒詳細瞭解過)
更客觀、實際的想法:「有些人覺得社區服務幫不了他們,也有些人認為對他們很有幫助。我怎麼能肯定它幫不了我們?」
對自己更客觀、實際的信念:「我可以繼續不瞭解它,自己盡力照顧,也可以嘗試瞭解現有的社區服務,看看是否有適合的服務,這都是我的選擇。」